2018年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一步陷入了经济放缓的局面。像中美贸易战这样的地缘政治事件使经济形势变得复杂,但由于政府政策的影响和经济结构的转变,真正经济放缓原因其实更为复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仔细研究整个事件的原委以及其对亚洲供应链的影响。
2011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偏离其上升趋势增长率的迹象。制造业巨头的出口订单大幅度下降,银行收紧了贷款限额,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超过了8%,而中国经济放缓让很多国家都感到很意外。
自此中国一直处于经济放缓的状态,直到2017年,经济增长实际上超过了市场预期的6.9%:这是七年来的第一次真正加速。2017年最后一季度达到预期,并保持在6.8%的增长速度。随着对基础设施贷款的投资加速增长,以及在高铁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经济似乎从放缓已经走上了正轨。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2018年,中国经济报告显示的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28年以来最慢的。
经济放缓的明显指标已经浮出水面:工业生产放缓,汽车销售和其他零售购买下降,失业率上升。
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率下行趋势的明显迹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近公布的措施是否足以带来缓解?
中国经济放缓的根源
中国经济一直难以衡量。它受到政治举措的影响,这使得客观分析数字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在确定经济放缓的根本“原因”时,容易产生歧义。
尽管中国的经济放缓存在独特的复杂性,但至少可以归因于以下四个因素。
全球经济减速
中国并不是唯一面临经济放缓的国家。欧洲、英国、日本和一些新兴市场的短期前景并不乐观。全球经济总体上已经踩下了刹车,这反映在世界贸易增长下降(2018年底接近0%)中。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全球的财务状况正在收紧。情绪是消极的。消费者和公司对此也持谨慎态度。
尽管孤立主义政策有所增加,但全球经济无疑是相互关联的。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 – 包括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间接影响了中国。人们和企业组织都在等着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并拖延开支,这意味着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正在减少。
贸易紧张局势
虽然美中贸易战不是中国经济放缓的唯一原因,但它加剧了其经济的恶化。
美国专门针对中国的2500亿美元加征关税增加了中国的经济压力,这是中国在试图支持增长和稳定市场时必须面对的又一个困境。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三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了几项旨在缓和贸易战的措施的原因。这些措施包括增加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减少禁止行业的数量,以及保护知识产权法。
中国希望随着这些决议的实施,贸易紧张的局势将得到缓解,经济放缓的状况将获得改善。
过度负债
为了提高增长率,中国多年对基础设施进行常规投资,积累了大量债务。更糟的是,由于生活成本提高,中国的公司和消费者也陷入了债务困境。
为了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促进消费,政府向经济注入了更多的现金。但由于情绪仍然是消极的,额外的资金流动只会增加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相对持平的收入和无法承受的价格。中国消费者将继续受到货币供应量增加带来的影响。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在试图扭转债务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无意中陷入了更多的债务。
既然经济放缓已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中国已将其优先事项从履行义务转为推动更高的增长率,这意味着回归引发债务的活动,将进一步使中国及其人民长期承受更大的压力。
中国政府的计划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流通,鼓励银行放贷和减税-而这些可能只会继续增加他们的负债。
2018年(计划于2019年)实施的这些刺激经济的措施并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向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导致了比引爆经济增长更多的财政赤字,而且由于中国经济非常庞大,政府支出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应地较低。
因此,这种过度的债务对形势根本没有帮助。事实上,这只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和公司的负担也会增加。
那么,为什么这会造成麻烦?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少数引擎之一。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衰落,世界其他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毫无疑问,亚洲供应商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了伤害。下面将对他们怎样做以及做什么才能应对经济环境恶化提出几点建议。
中国经济放缓对供应商的影响
中国的小制造商受到经济放缓的打击特别严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流动资金的紧缩使得许多脆弱的制造商破产。
需求下降
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在历史上蓬勃发展,但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不足给供应方带来了问题。
在2018年底,许多出口商加大了前期的成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水平和出货量,以便在中国新年前完成订单。他们还预计关税将会增加。
但在这一增长之后,出口商面临着巨大的下滑。现在,要完成的订单越来越少:2月份,中国的出口比去年下降了20%以上(以美元计算)。虽然由于中国新年工厂关闭,出口在这一时期通常会下降,但这一次比往常更为剧烈。
这份报告预示着小供应商将面临倒闭的风险。产量低,订单少,员工不得不下岗。
业务损失
伴随着负面的商业情绪和增加的关税,全球买家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供应链,以避免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将产生的诸多麻烦。
由于缺乏大买家的订单以及影响力,这些供应商正在失去合同。这迫使他们进一步缩减生产规模,将现金流量扩大到极限。
资金不足
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中国一直致力于于削减工业产能过剩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些措施已经使许多钢铁厂,煤矿企业和其他供应商倒闭。
政府的金融去风险运动阻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本想提高质量,然而许多小供应商(在正常情况下已经很难获得融资 )由于感知到的风险水平而无法获得资金。
供应商解决方案
尽管前景黯淡,但供应商不必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即使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把合同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拯救自己的业务。我们的建议是应收账款融资。
当银行不融资时,应收账款融资可以提前给供应商提供资金,从而在短期内保持其运营(并帮助他们投资以维持长期的运营)。
当买家拒绝与他们合作时,应收账款融资可以让他们提供延长的付款条件,使他们更有吸引力与之合作。
当买家可能推迟付款以保持自己的现金流动时,无追索权的应收融资可以让他们减轻贸易风险。
当买方可能根本不付款时,A/R会向供应商提供担保付款。
Stenn提供创新的应收账款融资,在供应商最需要时为其提供资金流动性。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信息。